— 科普园区 —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科普园区
科普园区
儿童感统失调早期的5大信号,家长对照识别!
发布日期:2025/07/06发布人:admin

儿童感统失调早期的5大信号,家长对照识别!重庆博爱儿童康复中心感统训练温馨提醒: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大脑对来自身体和环境的感觉信息处理异常,导致日常行为、情绪或学习出现困难。由于感统失调的表现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调皮"或"笨拙",许多感统失调的孩子没能及时获得帮助。以下是5个重要信号,帮助家长早期识别感统失调:

1. 异常敏感的触觉反应

孩子可能抗拒理发、剪指甲,讨厌特定材质的衣物(如毛衣标签),拒绝赤脚踩沙或草地,甚至因轻微触碰而发脾气。这可能是因为还i在触觉防御过强,普通接触被大脑解读为"威胁"。

2. 动作笨拙,平衡感差

由于前庭觉(平衡)和本体觉(身体位置感知)整合不良,影响协调性,孩子可能会经常撞到家具、跌倒,不敢玩滑梯或秋千,跳绳、接球困难,写字用力过重或过轻。

3. 对感官刺激过度追求或麻木

不停转圈、蹦跳,喜欢强烈味道(如舔玩具),迷恋闪光或旋转物品。对疼痛、温度变化不敏感,摔倒后不觉得疼。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大脑需要额外刺激或无法正常接收感觉信号。

4. 注意力涣散,易分心

孩子过滤无关感觉信息的能力弱,导致专注力不足,表现为难以安静坐着,容易被背景音(如空调声)干扰,写作业时频繁摆弄文具。

5. 情绪波动大,社交困难

当感觉超负荷引发焦虑,或社交互动所需的感官调节能力不足时,孩子在嘈杂环境中易崩溃,拒绝拥抱等肢体接触,游戏时不懂轮流或保持适当距离。

以上就是儿童感统失调早期的5大信号,家长对照识别!重庆博爱儿童康复中心感统训练温馨提醒:当发现孩子有以上表现。家长应详细记录孩子异常行为发生的场景和频率。必要时带孩子进行专业的感统能力测评。感统失调并非疾病,而是大脑处理感觉信息的方式不同,家长应避免责备孩子"不听话"。通过早期科学干预,大多数感统失调的孩子能在学龄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注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上一条:上一篇:0-5岁儿童的正常语言发育进程是怎样的?

下一条:下一篇:没有了

在线提问

请输入您想知道的问题,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