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又去推别人?”“为什么上课总是插嘴?”——多动症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总是会遇到这些问题。重庆博爱儿童康复中心多动症康复训练温馨提醒:这些看似“捣蛋”的行为,并非孩子故意为之,而是源于他们神经发育特点所导致的冲动控制困难和寻求感官刺激的需求。批评惩罚往往收效甚微,家长需要更科学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干预。
首先,请理解孩子并非恶意。他的干扰行为可能是在说:“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太无聊了!”“我不知道怎么加入他们!”将孩子看作需要技能支持的“初学者”,而非“麻烦制造者”,是家长所要做的第一步。
建立清晰的结构与规则: 使用视觉日程表,让孩子明确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规则要具体、正面,如“请排队时手放身体两侧”,而不是笼统的“要守规矩”。
创造无干扰空间: 学习时,清理桌面无关物品;安排孩子坐在老师附近、干扰较少的位置。
提供“合法”的动感机会: 在需要安静的任务前,先让孩子进行5分钟的“能量释放”,如原地跳跃、帮忙搬椅子,满足其动觉需求。
当干扰行为即将或刚刚发生时,温和而坚定地引导。
使用温馨提示而非批评: 一个约定的手势(如轻轻拍肩)、一张“请安静”的提示卡,比当众斥责更有效,能保护孩子自尊。
教授替代技能: 如果孩子插话,教他举手或轻拍你手臂示意;如果他坐不住,允许他短暂起身喝口水或递送物品。关键是提供一个能被接受的“出口”。
“捕捉美好时刻”: 只要孩子出现哪怕几秒钟的恰当行为(如安静等待),立即给予具体表扬:“我刚才看到你耐心排队了,做得非常棒!”这能强化正面行为。
事情过后,在孩子情绪平稳时进行复盘。
运用“社交故事”: 通过简单的图画或故事,帮孩子理解他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以及下次可以怎么做。
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以伙伴的身份与孩子讨论:“下次你觉得无聊时,我们可以试试什么方法呢?”
重庆博爱儿康多动症康复训练温馨提醒:引导多动症孩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致性。科学引导,帮助多动症学会驾驭自己的能量,从“小麻烦”成长为能理解规则、发挥优势的“小能手”。
注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条:上一篇: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何具体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
下一条:下一篇:孩子五岁多了还是吐字不清这正常吗?